近日,为积极响应“我为学校办实事”号召,解决师生反映的教学楼踢脚线破损问题,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善校园环境的维修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五号教学楼,由建筑工程学院李书记带领,“红瓦刀”志愿服务队与后勤管理部联合主办,在多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协作下有序推进,据统计大一大二团员均参加,占团支部比例百分之七十。
五号教学楼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部分区域踢脚线出现缺失、破损情况。据“红瓦刀”志愿调查小组前期调查,共发现20处踢脚线缺失,脱落、开裂问题多集中在楼梯间及人流量大的区域,如1楼东侧走廊连续5米踢脚线缺失,305教室后墙木质踢脚线受潮腐烂翘起,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与卫生问题。

基于此,从3月13日至3月18日,一场紧张有序的维修行动拉开帷幕。采购组由学管秘书韩子旭负责,提前采购与原设计同规格的瓷砖、水泥、胶黏剂等材料,并协调专业师傅与学生团队对接。施工组在“红瓦刀”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飞、副队长郑杨带领下,按照计划稳步推进:第一天清理基层墙面、修补水泥砂浆不足区域;随后几天分组分楼层施工,优先修复高人流区域;最后一天全面检查、处理遗留问题并清理现场

活动期间,还设置了别出心裁的师生互动环节。3月13日,在连廊处,5名“红瓦刀“队员在旁实际操作,指导老师刘铸详细讲解了踢脚线修复的标准和流程,现场还积极解答师生关于日常维护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监督组成员每日巡查施工质量,及时记录并解决问题;宣传组通过拍摄短视频、张贴标语、利用广播和公告栏等方式,呼吁师生爱护公共设施;2名纪检部成员组成的安全保障组则在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引导人流,确保施工安全。

3月18日,后勤部门联合“红瓦刀”小队对维修成果进行验收,目标是实现修复率95%。后续还将组织学生感悟分享会,邀请参与维修的学生交流实践经验。同时,学院建立长效机制,把踢脚线纳入日常巡检清单,每学期组织“校园微修复”活动,并设立“校园啄木鸟”小组,鼓励学生主动报修破损设施。
此次维修活动不仅修复了教学楼的踢脚线,更重要的是在师生间传递了共建安全校园的理念。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增强了大家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为打造更加整洁、安全、美观的育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校园设施的长期维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