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生产要素的发展,生产要素是人们创造出产品所必须的各种要素。而在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掌握了生产技术、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依靠资金实现物资转换,从而形成生产力。加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有效方式,就是生产要素管理。 【关键词】提高效率;现场管理;生产要素 任何企业都是把维持和提高利润率及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作为经营方针,这是理所当然的。要使企业在建筑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现场管理。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式即为主抓生产要素管理。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指生产力作用于施工项目的有关要素,也可以说是投入施工项目的人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各个要素。下面对各要素进行浅析: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总称。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人力资源就是活性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是有创造性的,充分利用能激发其潜力。人力资源是具有增值性和可开发性的资源,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施工项目中人力资源的使用,关键在明确责任制,才能调动积极性,发挥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应该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计划一定要履行施工合同,按有关定额指标,根据工程项目的数量、质量、工期的需要,合理安排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做到不盲目而科学合理;其次,一定要进行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目前施工现场缺少的不是劳动力,而是缺少有知识、有技能、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通过培训和考核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水平;其次,紧抓劳动力的过程管理,工程的质量、进度、效益取决于现场过程管理水平,劳动力组织的协作能力及劳动者施工质量、效率;最后,注重劳动力组织管理的优化,就是在考虑相关因素变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生产环境之间,达到最佳的组合,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总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掌握人力资源的以下特点:能动性、时效性、再生性、消耗性和社会性。另外,还要针对人员组合的临时性和团队性,并对应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项目建筑材料管理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目的是贯彻节约原则,节约材料费用,降低工程成本。由于材料费在流动资金中占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并且工程项目的材料对工程的质量的影响起主要的作用。故加强材料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材料的采购与供应管理 ①施工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和大宗材料(A类材料)应由企业物资部门订货或市场采购,按计划供应给项目经理部。企业物资部门应制定采购计划,审定供应人,建立合格供应人目录,对供应方进行考核,签订供货合同,确保供应工作质量和材料质量。项目经理部应及时向企业物资部门提供材料需要计划。远离企业本部的项目经理部,可在法定代表人授权下就地采购。 ②施工项目所需的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B类和C类材料)应按承包人授权由项目经理部采购。项目经理部应编制采购计划,报企业物资部门批准,按计划采购。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的品种,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约定。 材料的现场管理 项目经理部的材料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按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 ②材料需用量计划应包括材料需用量总、年、季、月、日计划。 ③材料仓库的选址应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和存放,符合防火、防雨、防盗、防风、防变质的要求。 ④进场的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认证,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和标识。不合格的材料应更换、退货或让步接收(降级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⑤材料的计量设备必须经具有资格的机构定期检验,确保计量所需要的精确度。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允许使用。 ⑥进入现场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材质证明(包括厂名、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试验数据)和出厂合格证。要求复检材料要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新材料未经试验鉴定,不得用于工程中。现场配制的材料应经试配,使用前应经认证。 ⑦材料储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入库的材料应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分别编号、标识。 2)易燃易爆材料应专门存放、专人负责保管,并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 3)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应采取防湿、防潮措施,并做好标识。 4)有保质期的库存材料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并做好标识。 5)易损坏的材料应保护好外包装,防止损坏。 ⑧应建立材料使用限额领料制度。超限额的用料,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写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项目经理部材料管理人员审批。 ⑨应实施材料使用监督制度。材料管理人员应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做到工完、料净、场清;建立监督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和处理。 ⑩班组应办理剩余材料退料手续。设施用料、包装物及容器应回收,并建立回收台账。制定周转材料保管、使用制度。 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有: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是在施工方案编制时进行的。其原因是:切合需要,实际可能,经济合理;减少闲置,立足现有设备,发挥现有机械设备能力;根据任务量变化,不断调整设备结构,提高设备效能。充分利用社会机械设备租赁资源,同时也要将企业自身闲置的机械设备向社会开放,打破封闭自锁的观念,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维修和保养 为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需要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努力使本企业的所有机械设备达到“三无、一好、一高”的水平。即机械设备无失修失保、无丢失损坏、零部件无乱拆乱卸;机械设备台台完好;机械完好率、利用率达到最高。 3.检查和修理 要定期检查和校验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精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情况,规定小修、中修和大修的时间,以便及时恢复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预防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等。 4.确定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例如,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计划检修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日常登记、保管、调整等项工作制度等。 5.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 6.有计划地做好机械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技术管理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资料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评价等。任何物质生产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的,也是在一定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的控制下进行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对施工项目来说,由于其单件性、露天性、宽大而复杂性等特点,就决定了技术的作用更显重要。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善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发挥作用的。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任务有四项:①正确贯彻国家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政策,贯彻上级对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②研究、认识和利用技术规律,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③确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秩序,进行文明施工,以技术保工程质量;④努力提高技术工作的经济效果,使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 资金管理 资金是生产要素的货币表现,是项目的经济支持。资金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收入,节约指出,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现代施工项目及其管理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必须非常重视施工项目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要编制年、季、月资金收支计划,上报企业财务部门审批后实施;其次要配合企业财务部门按要求及时进行资金中间结算和计收;第三,按企业下达的用款计划控制资金使用,并设立台账,记录资金支出情况;第四,加强会计核算,及时盘点盈亏,进行资金运行和盈亏分析,改进资金管理;第五,配合企业管理层的资金管理工作,并进行竣工结算。同时,特别要防范资金风险,因为资金风险发生频率高,风险量大,对项目的影响非常严重。 我们都知道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生产要素的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即生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来看,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还有上升空间。所以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根源解决,使之适应快速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卞正军,黄天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